中國日報網綜合 2014年已接近尾聲,回望過去一年,中國身影在國際舞臺上愈發活躍,中國外交取得了纍纍碩果——大國外交彰顯新風範,周邊外交更加務實主動,“峰會外交”成績斐然,“一路一帶”外交獲得積極響應。正如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12月11日在外交部新年招待會上所說,2014年是中國外交全面進取的豐收之年。
  ***大國外交彰顯新風範
  大國關係的陰晴冷暖,對國際局勢事關重要,也因此格外引人矚目。2014年,中國外交繼續推動新型大國關係的發展,中俄合作交出靚麗成績單,中美關係先先抑後揚,中歐關係更上一層樓。 2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索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共同與正在參加敘利亞化學武器海運聯合護航的中俄軍艦艦長視頻通話,向兩艦全體官兵致以節日問候和良好祝願。(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中俄關係2月6日至8日,馬年春節剛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俄羅斯南部海濱城市索契出席第二十二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俄期間,習近平與俄總統普京舉行了雙邊會晤。國際社會認為,習近平此行對弘揚奧運精神、推動中俄深化合作意義重大,並向世界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習近平赴俄羅斯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 
    5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兩國政府《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於5月20日到21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20日上午,普京總統與習近平主席進行會晤。這是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之後,普京首次訪華,也是繼今年2月索契冬奧會之後兩人的第二次會面。普京訪華期間,兩國簽署多領域合作協議,其中包括被稱為“世紀合同”的天然氣30年合作協議。 
   3月3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魯塞爾出席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舉行的工作午宴。這是習近平同範龍佩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握手合影。(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中歐關係 
  3月22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此訪是習近平主席作為國家元首的首次歐洲之行,是中國為推進大國關係所採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顯示中國對歐盟、對歐洲的高度重視。在訪問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期間,雙方簽署了120多項合作協議,涉及領域廣泛,顯示中歐雙方共同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決心和意願。
   
  
  3月26日晚,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愛麗舍宮舉行國宴招待習近平一行。圖為奧朗德歡迎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 
  3月22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荷蘭海牙舉行的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對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進行國事訪問,並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歐盟總部。此訪是習近平主席作為國家元首首次歐洲之行,是中國為推進大國關係所採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顯示中國對歐盟、對歐洲的高度重視。在訪問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期間,雙方簽署了120多項合作協議,涉及領域廣泛,顯示中歐雙方共同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決心和意願。
   11月11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南海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這是兩國元首在瀛臺涵元殿前握手。(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中美關係
  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約翰遜日前在回顧2014年中美關係時表示,兩國關係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諸多起伏,好在雙方借北京“習奧會”之機重塑了各領域交往。今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北京會議期間,美國總統奧巴馬應邀正式訪華。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1日晚在中南海同奧巴馬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這次會晤在務實合作與管控分歧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引起全世界重視。
  
  11月1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這是晚宴結束後,領導人準備觀看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約翰遜日前在回顧2014年中美關係時表示,兩國關係在今年上半年出現諸多起伏,好在雙方借北京“習奧會”之機重塑了各領域交往。今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北京會議期間,美國總統奧巴馬應邀正式訪華。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1日晚在中南海同奧巴馬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這次會晤在務實合作與管控分歧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引起全世界重視。
  ***周邊外交更加主動務實
   7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爾會見韓國總統樸槿惠。(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周邊外交本一直是中國外交傳統佈局中的重要支柱之一。今年,習近平主席先後訪問了東北亞的韓國、亞洲中部的蒙古,取得了豐碩成果。7月3日至4日,習近平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12項重要協議。中韓發表的聯合聲明確定了90餘項合作事項,涵蓋23個領域。8月21日至24日,習近平的蒙古之行是中國國家元首11年來首次出訪蒙古,也是習主席第二次單獨出訪一個國家。習近平同蒙古國總統簽署聯合宣言,將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會見印度總理莫迪。這是會見前,莫迪在習近平下榻的賓館前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9月11日,習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並對該國進行國事訪問。結束中亞的行程後,習近平“轉場”南亞,訪問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和印度三國。專家分析認為,習近平對印度的訪問使得中國周邊外交格局得以圓滿。
   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堪培拉和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共同出席堪培拉“北京花園”、悉尼“中國文化中心”、悉尼科技大學圖書館“中國館”揭牌儀式。(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11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出席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舉行的G20第九次峰會,並於11月16日至23日對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進行國事訪問。隨著中國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周邊外交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延伸,範圍不再局限於與中國接壤的國家,而是向覆蓋更廣的大周邊區域挺進。
  
  12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曼谷出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第五次領導人會議開幕式。這是與會領導人在開幕式上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認為,今年中國周邊外交更加靈活務實。中國不但與各國發展雙邊關係,也積极參与上海合作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等多邊框架。中國在把握周邊發展大局的基礎上,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重大合作倡議。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周邊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銀分析說,新時期周邊外交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我國在外交關係中更具主動性。比如,以主場外交推進和推動亞太自貿區進程、創設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成立絲路基金等倡議都是“主動外交”的體現。
  ***“峰會外交”碩果纍纍
  2014年,中國政府在多邊場合更加積極活躍、嫻熟地運用“峰會外交”平臺,發展和深化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前會長楊成緒曾指出,國事訪問加出席峰會的模式並不是巧合,而是出於外交全局的考量。
  楊成緒說:“在多邊峰會外交出現之前,國際關係中以雙邊對話為主。”國事訪問擁有龐大的議程,雙方首腦坐下來,往往要用一兩天、甚至三四天的時間會晤。並且,有的國家一年只能邀請幾位領導人來訪。而峰會外交則具有雙邊外交無可比擬的優勢,它時間密集緊湊,安排起來非常靈活,各國首腦想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就集中關註的問題進行交流時,不用走煩瑣的禮賓流程,大大提高了領導人的會面頻率。11月1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宴會,歡迎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這是習近平夫婦與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代表及配偶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APEC:“主場外交” 成果豐碩
  11月11日下午,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閉幕。在北京APEC會議周期間,中國在“主場外交”中取得的一系列豐碩成果,讓人印象深刻。
  從美國對中國放寬商務、旅游及留學簽證,到中俄簽訂西線天然氣協議;從中韓完成自貿區的實質性談判,到中日就改善關係達成四點共識……所有成果都印證了此次北京APEC峰會的主題——“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係”。
  中美:兩國同意新的簽證安排,學生簽證有效期由目前的一年延長到五年,商務和旅游簽證將延長到十年。
  中俄:兩國簽署西線天然氣協議。雙方要如期推進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儘快啟動西線天然氣項目,積極商談油田大項目合作。
  中韓:兩國完成自貿區協定實質性談判。建立中韓自貿區具有里程碑意義,將有力促進亞太區域一體化。
  中日:雙方已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發表四點原則共識,希望日方切實按照共識精神妥善處理好有關問題。
  中越:雙方要共同努力,把雙邊關係轉圜勢頭鞏固好,要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海上問題。
   1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緬甸總統吳登盛夫婦為東亞峰會與會領導人舉行的歡迎晚宴。這是晚宴前,與會領導人合影。(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東亞峰會:提升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
  北京APEC會議的盛況還在世界輿論場迴響,又一場外交大戲11月13日在亞太地區上演——由東盟10國和中美俄印等8國領導人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出席的東亞峰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此次活動。
  香港《南華早報》11月12日報道稱,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緬甸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將通過推動新的區域基礎設施資金,在東南亞地區提升自己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日本《外交學者》11月13日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和東盟一直相當樂觀地將從2014年開始的未來十年稱為中國-東盟關係的“鑽石十年”。這是北京周邊外交的優先任務。
  新華社指出,李克強本次出訪緬甸將開啟“中國-東盟合作的新階段”。雖然中國在“西進戰略”上傾註了前所未有的外交能量,但其南面的鄰國們,對於保障中國的安全以及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利益仍然作用重大。中國的“亞太夢”願景離開了東南亞10國的支持與合作將無法實現。
  與此同時,東南亞各國又對中國的投資和發展援助表現出濃厚興趣。10個東盟成員國已經全部正式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將成為中國兩大絲路計劃不得不依靠的主要融資機制。所有東盟國家,包括越南和菲律賓的合作意願,將預示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美好前景。
    7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福塔萊薩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併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同出席會晤的巴西總統羅塞夫、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南非總統祖馬合影。(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金磚峰會:中國智慧貢獻凸顯
  7月14日至15日,習近平主席出席在巴西福塔萊薩和巴西利亞兩地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同巴西總統羅塞夫、俄羅斯總統普京、印度總理莫迪、南非總統祖馬一道,圍繞“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可持續解決方案”這一峰會主題闡述主張、交流意見,並就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交換了看法。
  “中國對於2014年世界杯來說也許無足輕重,然而在巴西福塔萊薩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將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身上。”這是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在福塔萊薩會晤前夕發出的論斷。
  在此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在題為《新起點 新願景 新動力》的主旨講話中全面總結金磚國家的合作經驗,指出了今後的合作方向,為“金磚夢”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會前,外界就猜測本次峰會最大亮點將是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當地時間7月15日,此事塵埃落定。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福塔萊薩簽署了成立金磚國開發銀行的協議,並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初始資本為1000億美元,由5個創始成員平均出資,總部設在中國上海,首任行長將由印度提名。這為金磚國家間的實質合作掀開了嶄新一頁,中國的貢獻作用功不可沒。
   5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世博中心與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的領導人合影后步向會場。(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亞信峰會:中國嘗試破解亞洲安全困局
  2014年5月20日至21日,第四屆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峰會(亞信峰會)在上海舉行。華文媒體分析說,這個具有22年曆史的會議首次來到中國,提供了一次在家門口開展多邊外交的機遇。有分析稱,中國一直是亞洲安全機制建設的重要參與者,為這一區域的和平發展註入許多正能量,而藉此次“主場外交”,中國提出新的亞洲安全觀,無疑又為亞洲現存和潛在的安全困局提供破解與防範之法。
  法國《歐洲時報》文章表示,當前的亞洲,正面臨不小的尷尬:作為世界的重要一極,亞洲充當著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角色,卻又難以共同協商、有效解決區域內的種種安全問題。尤其近期,伴隨著國際安全角勢複雜多變、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亞洲地區安全角勢中的複雜因素也在上升,傳統與非傳統的威脅交織在一起,在一些區域形成了難以破解的困局甚至一觸即發的危局。
  文章認為,面對日趨複雜的亞洲地區安全角勢,習近平在此次亞信峰會上提出的亞洲安全觀可謂恰逢其時。綜觀習近平此次以“合”、“共”為核心詞彙的亞洲安全觀,實際上強調的是一種集體安全的理念,類似於當前歐洲正在實行的安全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強調區域內各國間的合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強調區域內安全合作具有一定的“主權性”。這也是為何習近平在亞洲安全觀闡釋中要強調“亞洲的事情,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辦;亞洲的問題,歸根結底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的重要原因。
  文章指出,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亞洲安全機制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併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為這一區域的和平發展註入許多正能量,而借助此次“主場外交”,中國提出新的亞洲安全觀,無疑又將為亞洲現存和潛在的安全困局提供破解與防範之法。
   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海牙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海牙核安全峰會:習近平開展峰會外交 參與國際治理
  仲春時節,荷蘭海牙。2014年24日至25日,近60位國家領導人或代表、國際組織負責人,5000多位與會者聚首海牙世界論壇會議中心——第三屆核安全峰會會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2014年首次峰會之旅,同與會領導人直面核安全這一世紀課題。
  為期兩天的峰會內容緊湊豐富,習近平主席出席了峰會開閉幕式和4次全體會議,還參加了多場互動式專題討論,宣示中國核安全政策,汲取他國核安全先進經驗,引導塑造各級核安全秩序,努力推動峰會形成扎實成果。
  荷蘭峰會通過的《海牙公報》就加強核安全、減少核恐怖主義威脅進一步達成共識和意願,中國智慧功不可沒。
  中國積極開展峰會外交,運籌雙多邊關係,從政治、經濟到安全等領域,廣泛參與國際治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中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峰會之旅是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著眼外交全局、參與國際治理的戰略行動。
  ***“一帶一路”外交獲積極響應 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斯裡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陪同下,考察中斯重要合作項目——科倫坡港南集裝箱碼頭。(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相繼於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面對新一輪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快向東南亞、中亞、南亞開放而提出的,是中國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區域合作相對接的重大戰略構想。構想一經提出,即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積極響應。
  今年9月11日,習近平赴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並對該國進行國事訪問。結束中亞的行程後,習近平“轉場”南亞,訪問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和印度三國。塔吉克斯坦、馬爾代夫、斯裡蘭卡,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或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本次出訪是自去年“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宏大構想提出後,中國領導人第一次如此集中地踏訪與“絲綢之路概念”緊密相關的國家。這幾個國家都將在“一路一帶”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6月5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題為《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6月5日,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併發表題為《弘揚絲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的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是互利共贏之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因為絲綢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在開幕式上,阿拉伯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中阿合作論壇為提升雙邊關係所取得的積極成果,期待通過共同構建“一帶一路”推動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
   12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泰國總理巴育舉行會談。會談前,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為巴育舉行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丁林攝)
  12月14日,李克強總理訪問哈薩克斯坦並出席在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以及中哈總理第二次定期會晤,隨後訪問了塞爾維亞和泰國。李克強總理此訪是2014年中國外交的收官之舉,也是2015年中國外交的全面鋪墊,此行吹響了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號角。
  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泰期間,與泰國總理巴育共同見證《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和《中泰農產品貿易合作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這意味著中泰兩國“大米換高鐵”的合作重新開啟。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泰鐵路項目的落地也意味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再次邁出實質性步伐。
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貝爾格萊德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這是會晤前領導人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中東歐國家是連接歐亞的交通樞紐,‘一路一帶’戰略構想的實現必須借力這一地區的基礎設施。”去年11月,李克強在羅馬尼亞出席出席第二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與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總理達成一致,共同修建改造升級匈塞鐵路。今年6月,李克強訪問希腊期間,與希腊總理薩馬拉斯共同考察了中遠運輸集團比雷埃夫斯集裝箱碼頭,探討深化兩國在港口的合作,推動兩國企業共同發展修船、船舶配套等產業。今年12月出訪塞爾維亞期間,李克強與塞爾維亞、匈牙利、馬其頓三國總理一致同意,共同打造“中歐陸海快線”,進一步將匈塞鐵路和比雷埃夫斯港“連為一體”。這條全新線路開闢了中國到歐洲距離最短的海運航線,使中國貨物抵達歐洲的海運時間縮短了7-11天。
  (文字綜合新華網、人民網、中新網等)
  (原標題:2014年中國外交:全面進取豐收之年[1]-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lbxioa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